随着王奔出面。
  很快,因刘建拿童子试第一的风波,也算告一段落。
  而布政使张绅也在看了刘建的试卷后。
  同意了王奔的请求。
  刘建就这么得到了一个更进一步的机会。
  当然虽然风波已经解除。
  然暗流还是没有停下。
  很多人都等着学院开学之时。
  准备看刘建出丑的笑话。
  而此事的主角刘建。
  确根本没有受到风波的影响。
  自童子试后。
  刘建并未放松。
  依然每日把自己关在书房之内。
  倒不是刘建勤奋好学。
  而是刘建又在拿着白纸,设计着。
  所设计之物,正是在考场之上,一闪而过的钟表。
  如今的大明,实际上已有报时计时装置。
  如圭表,刻漏,沙漏,水运仪象台,灯漏等等。
  圭表是古代汉族工匠匠人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是一种漏水计时器,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鸟原理,也就是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这便是沙漏,《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有五轮沙漏。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宋濂所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苏颂,韩公廉等人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水运仪象台的构思广泛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
  在机械结构方面,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
  最后便是灯漏,也被称为大明殿灯漏,是中国钟表史上最为著名的计时仪器之一,由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
 &em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