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49 《自然·能源》文章,尘埃落定(求订阅)(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许秋淡定的回应了一句:“好啊。”当然,他的内心其实也是有些小激动的。

    之前虽然觉得这篇《自然·能源》文章大概率没什么问题,但没有被正式接受,心里总是悬着的,担心出现什么状况,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

    这篇《自然·能源》的表,不仅是许秋突破了自我的极限,也带着魏兴思一起跨过am、ees这个档次,达到了正统的《自然》大子刊的档次。

    现阶段,《自然·能源》的实时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42左右,甚至还越了38左右影响因子的《自然》主刊。

    从影响力和关注度来看,《自然》大子刊与《自然》主刊虽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其实并不算大。

    毕竟《自然》大子刊创刊的初衷,就是因为科研圈里细分领域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多,而《自然》主刊每年只能收录1ooo篇左右的文章,很多高档次的,具有开创性的文章,只是因为研究领域比较冷门,才被划分调剂到对应的《自然》子刊中。

    换言之,《自然》大子刊的诞生,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高档次科研工作数量s收录文章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可以用网文领域进行近似的类比。

    起点男频有都市、玄幻、奇幻、仙侠、科幻、武侠、军事、现实、历史、体育、悬疑、轻、体育、游戏等类目。

    其中,都市、玄幻等属于比较热门的类目,而悬疑、现实、军事等属于比较比较冷门的类目。

    月票总榜前十相当于表《自然》,各个类目月票榜前十相当于表《自然》子刊。

    热门类目下的月票榜前十,不比月票总榜前十差太多,对应于《自然》大子刊。

    而冷门类目下的月票榜前十,可能和月票总榜前十差距就比较大了,对应于《自然》的普通子刊。

    当然,这只是近似的类比,因为文章是不能同时表在《自然》和它的子刊上的,而网文榜单可以双榜齐上。

    魏兴思在电话中,继续说道:“邮件我已经转给你了,表一篇《自然》大子刊,值得庆祝一下,今天刚好是周五,晚上我带你们出去吃吧……”

    “还有,你通知其他人今天就不要做实验了,我们把实验室一起整理一下,打扫打扫,毕竟下周要开大会嘛,其他学校的老师们免不得要来我们实验室参观,得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另外,我们课题组的网站,可以稍微改一改版,我觉得可以设置一个‘代表作’栏目,选几篇我们组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挂上去,比如这篇《自然·能源》,还有你之前两篇大满贯的am文章,还可以标注一下文章的亮点,比如列出实时引用次数,标出封面文章、热点文章、高被引文章等等。”

    “好的。”许秋应和道,现在组里的文章变多了,确实有必要把工作整理一下,突出一下代表作。

    电话挂断,许秋看到魏兴思在课题组的文件,正是他的《自然·能源》文章。

    顿时,另外一个魏老师不在的课题组群聊沸腾了。

    陈婉清先起了个头:“恭喜许秋喜提《自然》大子刊[庆祝]。”

    吴菲菲紧跟其后:“恭喜许秋喜提《自然》大子刊[庆祝]。”

    后面其他人也都直接复制,保持了整齐的队形。

    ‘总感觉他们在暗示着什么。’许秋内心嘀咕了一句,然后给众人了一百块十个的拼手气红包,接着通知了一下晚上聚餐,以及打扫实验室的事情。

    之后,许秋关闭微信,登录邮箱,查看起了邮件。

    这篇《自然·能源》文章,果然如许秋之前所料,再次被送回给那五个审稿人重新二次审稿了。

    上次修改时,五个审稿人意见中有两个是“建议直接接收”,三个是“建议修改后接收”,现在经过许秋的修改以及对审稿人提出问题的回应,五个审稿人的意见,均变更为“建议直接接收”。

    因此,编辑也就没有再把文章打回给许秋他们继续修改,而是直接就接收了文章。

    经过一次修改后的文章,如果编辑把文章再次送回给审稿人,他们是可以看到彼此给出的意见以及作者回复的。

    这时,假如第一次的所有意见都是偏向正面的,没有完全负面的意见,且作者改的确实也不错的时候,审稿人一般不会选择做恶人,而是会让文章通过。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之前许秋听陈婉清说,她硕士的时候,组里就遇到过一次奇葩的事件。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