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大会风云人物,力压全场(求订阅)(第4/9页)
mp;emsp; 排除开挂的因素,大佬和普通研究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大佬试错的时候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也因此他们拿到的资源会更多一些,这样最终出成果的期望值最高。
  半个小时很快过去,龚远江顺利的完成了场汇报,在回答了台下听众的几个问题后,魏兴思无缝衔接,登台继续主持会议:
  “接下来,有请许秋为大家汇报。”
  “许秋是我们课题组的直博生,一年级,也是目前组内有机光伏团队的负责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非富勒烯受体,在《自然·能源》、《焦耳》、nc、am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表学术论文1o余篇……”
  “许秋汇报的主题是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进展,大家欢迎!”
  许秋今天特意穿了正装,在上台前他整了整衣领。
  然后,他朝侧后方的课题组成员们看了一眼,学妹回应给他一个满满的笑容,段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当他与魏兴思交错而过时,魏老师也递过来一个鼓励的眼神。
  他又往远处看看,陶焱等一众同学也冲他点了点头,大多数人都没有离开。
  看到有这么多人在支持他,许秋突然没那么紧张了。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最开始,我们设计了一种名为IdT-IcIn的分子……”
  “之后,我们将IdT升级为IdTT,扩大了中央d单元的共轭长度,开了一种名为ITIc的材料……”
  “现在,基于ITIc的最新衍生物IdIc-4F,也就是刚刚被接收的《自然·能源》工作,器件效率达到13.5%……”
  “最后,我们把近期的工作总结在了《焦耳》综述上,同时对机光伏领域的未来进行展望……”
  许秋按照之前预定的顺序汇报,时间控制的非常好,二十九分钟结束。
  当一篇篇的文章如同走马灯似的被展示出来的时候,台下的师生们低声的议论纷纷。
  许秋的同学们,虽然之前都听说许秋以博士生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国奖,但是并不知道其中的评奖过程和细节,只知道最后的结果。
  现在这场汇报听下来,他们顿时都明白许秋为什么能力压正统博二、博三的学长学姐们,斩获第一了。
  单看这成果数量,估计得是第二名的好几倍吧。
  而在场的老师们,尤其是和魏兴思往来不多的老师,他们之前虽然知道魏兴思组里表了不少文章,但看到这些文章数量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
  仅仅一年时间,一个只有不到十人的团队,产出了近三十篇高质量的文章,简直是“高产赛母猪”啊。
  而且,关键之处在于,这些文章都和台上的那位相关。
  许秋不是文章一作,就是文章二作。
  同属学术圈里的人,他们对文章作者排序的意义可是门清。
  对于大多数的课题组来说,假如表了3o篇文章,来自组里的5个学生,那么平均分配下来,大致上是每人1o篇一二作文章,比较分散。
 &am
-->>(第4/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