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58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第7/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体图谱。

      在纸张这种二维空间中,是无法表达“真·立体图谱”这种三维图谱的。

      这也是之前“每个子电池的能量损失”非连续变化的原因。

      第二张图片,单结器件相关的表征。

      这个和平常的文章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相对比较常规,许秋暂定做四张图片:

      顶电池、底电池有效层材料的分子结构;

      顶电池、底电池有效层的光吸收光谱;

      单结顶电池、底电池器件各自的J-V曲线;

      单结顶电池、底电池器件的eQe曲线。

      第三张图片,叠层器件相关的的表征。

      有些类似于第二张图片,许秋暂定做六张图片:

      叠层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能级结构图,包括电极功函数、有效层和传输层能级;

      叠层器件效率随着顶电池和底电池厚度变化的二维图谱,类似于第一张图的B、c、d图,光电转换效率用颜色表示,并标注出等效率线;

      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最佳叠层器件的eQe曲线,包括两个电池单独的eQe曲线和总的eQe曲线,同时简单分析电流损失分布;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三张图片许秋已经全部绘制完毕。

      其中,第一张图片是通用的,第二和三张图片,是许秋根据现有的体系,绘制出来的初代版本,之后如果更新了体系,直接更换即可。

      平常其他文章,还需要编编故事,讲一讲心路历程。

      现在许秋准备投的这篇《科学》,反而不需要那些东西,简简单单把结果讲出来就可以。

      毕竟,有器件效率这个最大的亮点进行支撑。

      不过,现在叠层器件效率只有15%,许秋觉得这个结果还是不够震撼。

      如果能够上16%、17%,那就比较稳了。

      如果能上2o%……

      大概可以把工作一拆为二,一篇《自然》、一篇《科学》,也不用纠结到底是先投《自然》还是《科学》了,两边各一篇。

      当然,2o%这个数值,现在也就只能yy一下,一时半会儿根本做不上去。

      在绘制第一张“半经验分析”图片时,许秋也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现在y系列材料之所以不适合做叠层器件,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顶电池材料,也就是光吸收边可以达到11oo甚至12oo纳米的有机光伏材料。

      如果日后能开出来一种与之适配的体系,说不定真能产生奇迹,把器件效率冲到2o%也说不定。

      到时候,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缩减窄带隙有机光伏材料的能量损失”。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了,y系列二元单结体系的潜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呢。


-->>(第7/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