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59 叠层器件再次突破,面试准博士生(万更求订阅)(第8/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mp;emsp; 平常普通的单结器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能一两天就能拿到最优结果,现在的叠层器件可能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才能把条件做到最优化。

      不过,虽然基于新材料的体系都没有突破原先IeIco-4F体系15.9%的最高纪录,但几种材料也没有太让许秋失望,初步摸索的结果,效率普遍过了14%。

      最佳的体系,正是许秋之前非常看好的coi8dFIc。

      以J4:pcBm:IdIc-m为底电池,pce1o:coi8dFIc为顶电池的器件效率,达到了15.67%。

      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在器件效率上追上原先IeIco-4F体系,大概率只是时间的问题,极有可能可以突破16%。

      说起来,如果许秋把新的四五个叠层体系,每个体系整理一篇文章出来,按照现在最高效率才13.5%的有机光伏领域,基本上可以吊打。

      这些工作要是放出去,在现在最高13.5%的有机光伏领域,基本上都是吊打,可以am、Jacs、ees、nc轮着,甚至还能捞到一篇《自然》大子刊。

      不过,许秋并不打算这样做。

      到了许秋现在这个阶段,am之类的工作对他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属于随便的那种,冲击一s主刊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而且,要是真的去水这么多文章出去,哪怕日后他器件效率做到了16%、17%,估计都不一定得s。

      因为新意被分摊给了其他同类文章。

      除非做的几个体系彼此之间差异性非常的大,或者把器件效率的差距再次给拉开,能做到18%,甚至2o%以上。

      另外,就算真的准备把这些工作都“卖”出去,也需要人来完成,做实验,写文章,都需要投入精力。

      现在许秋面临的情况就是手上好的工作,好的想法太多了,但课题组人手又不足。

      学姐马上毕业了,指望不上她,学妹忙着合成pTQ系列给体材料,邬胜男那边也有自己的受体合成任务,莫文琳本来在做三元体系,现在被自己拐到叠层器件来了,但她只有一个人,吃不下这么多体系。

      许秋琢磨着,也需要给自己培养一些后备力量了,最好能招一些新人进来。

      明年的话,陈婉清、段云博士毕业,韩嘉莹硕士进来,组里还可以招一个博士,可以接学姐的班。

      但也只能有一个博士,现在组里人数都已经这么多了,再要让魏老师出去“借”名额,也说不过去。

      或许,可以给两位新来的本科生加加担子?

      殷后浪不是准备要出国吗,虽然国外比较看重推荐信,但对于高校来说,文章算是硬通货,可以说文章就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推荐信。

      如果本科一篇《自然》,基本世界上所有学校都会抢着要。

      事实上,本科能一篇am一作,只要不是英语太差,可以通过对应的雅思托福gRe考试,去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还是比较容易的。

      毕竟,都能am了,且不说实验方面的能力,单单写文章的能力肯定非常的强。

      哪怕研究领域生了变化,写文章的能力也会留存下来。

      不过,许秋转念一想,殷后浪、徐心洁,

-->>(第8/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