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太玄学宫,终将离秦(万更求订阅!)(第11/13页)
p;emsp; “我用了百余年的时间去观天地,知人事,晓地理。”
  “天地宇宙,从亘古到如今,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如果将天地宇宙看成一个整体。”
  “那么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而天地宇宙就是一个大人体。”
  “想要天人合一,就得懂天道,人道究竟为何。”
  “《易经》谦卦的彖辞中有一句话,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天道讲的是阴阳,四时,万物遵循的最本质规律。”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只有洞察了天道,方才可明白,天道与人道并非是孰大孰小,孰对孰错的问题,而是如何共存的问题。”
  林下一众士子闻言,有人听懂了一些,有人似懂非懂。
  道家学问是诸子学问之中,最为高深莫测,不可言说的。
  玄而又玄,便是一般人对道家学问的认识。
  此时,吕不韦和蔡泽在一旁听了叶千秋对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的阐述。
  脸上倒是泛起了沉思之色。
  以人之渺小,去窥探天地之广袤,本就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
  但是,若无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那人类社会又怎么会繁衍至今。
  这时,又有一人站起来道:“先生,我曾听闻三百年前,道家天人二宗因为对道的理解不同,才分裂成了天宗和人宗。”
  “人宗一向主张人定胜天,不知先生以为天宗的理念和人宗的理念是否不可相容?”
  叶千秋看了那人一眼,微微一笑,道:“天人二宗早已经是过去式。”
  “如今只有道家,没有道家天人二宗。”
  “至于你所问,天宗的理念和人宗的理念是否不可相容。”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我刚刚已经讲了,天道和人道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道,无物不包,无所不容。”
  “人之一生行事,并非是要一成不变。”
  “要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事物变化而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知道诸位以为此句何解?”
  林中弟子一连提了两个问题,来请教叶千秋。
  现在,换做叶千秋占据主动,抛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句话来反问诸位学子。
  林中士子一听这八个字,纷纷细细咀嚼这八个字。
  片刻后,有士子站起来回道:“先生此句,并不难理解。”
-->>(第11/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