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指望对手是个傻子(二合一不算加更)(第3/5页)
百五十亿吗?
  网约车一战期间,弟弟烧了14亿,快的烧了1o亿,把市面上的打车公司烧死了4o多家。
  网约车二战期间,弟弟家优步加一起更是烧了两百亿。
  弟弟不仅合并了优步,还把其他的打车公司全部烧了个一干二净,彻底清空了市场。
  为了应对喵车、团美、高得三家,弟弟出行准备了8o亿的巨款。
  可以毫不含糊的说,论烧钱哪家强,弟弟都是当仁不让,当它已经完成了市场的占有后,想要撼动它的地位,你没有2oo亿都别想烧光他这8o亿。
  谁也没想到猫厂直接就丢出来三十万辆网约车。
  整个申城,网约车都没有三十万。
  这里头大部分的车子,其实都是车主自己的,和滴滴都仅只属于一种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方式一直存在问题。
  之前粗放式的展,这些问题并不突出,但是随着这个市场逐渐成熟,有些旧疾正越来越严重地凸显出来。
  从滴滴的数据报告来看,摔车门、乘客行李剐蹭车身、车内卫生成为司机不满的集中爆点。车辆磨损、长期驾车带来的腰酸颈椎病也成为司机的职业忧虑。
  司机和车辆状态的参差不齐,让乘客每次叫车和坐车成为“开盲盒”行为;在拥挤的地方用车牌尾号去找车去识别,堪比大海捞针,何况有的乘客并不懂得区分品牌和车型;取放行李、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关怀甚少。这无疑是共享出行想要长足展必须解决的用户体验问题。
  更不要提复杂的司乘环境给监管部门带来的难题,单纯的一刀切不符合城市出行展需要,但对司乘安全和城市交通系统秩序的硬性需求,迫使滴滴必须要拿出可靠的解决方案来。
  所以,要不要造车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弟弟一直否认要造车。
  这玩意太费钱了。
  没有几百亿你根本造不出来什么好车,尤其是要满足网约车的营运需要。
  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技术是钱能解决的吗,是的,能,但这个属于治标不治本,技术终归都要用时间来追赶。
  所以,弟弟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没想到,猫厂这个刚刚踏进这个领域的细嫩,张口就来,一下子就抛出了三十万辆车。
  吹牛?
  猫厂到底是不是吹牛?
  弟弟出行的高管们开了一下午的会,讨论的基本上都是这个问题。
  会不会是又一个贾嫑庭。
  这个还真有点像。
  一样的搞娱乐,一样的搞互联网,一样搞地产,一样搞电视,一样的搞汽车、电商、云计算……
  雾草,真的好像啊。
  所以猫厂会不会是一个大骗局。
  甚至连什么光刻机也不是他们造出来的,而是从国外买回来的淘汰货。
  这并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