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月阿姨H(1-5卷510未删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349(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国有史以来在政治上占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从此消失。

    皇帝遂在没有助手帮手的情形下,单独处理帝国事务。

    朱元璋对此一措施沾沾自喜,认为是他最高智慧的结晶,可以永远保持明政权于不坠。

    所以他下令说:“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请求,即以叛逆论罪,凌迟处死。

    ”然而,问题就发生在皇帝身上,朱元璋来自民间,政权又由他创立,对繁琐的政务,还可以勉强应付。

    但他的后裔却是一群花花大少——而且是一群恶少,生长在深宫之中和女人、宦官之手,面对着千万种变化莫测的帝国事务,必然手足失措。

    本世纪(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种案件。

    从前有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如今没有人能为他分担,他也不准别人分担。

    花花大少皇帝只有依靠内阁,命那些大学士在每一个奏章或案件上,签注意见,写出对该事的分析和应如何反应的建议,甚至皇帝颁发命令的草稿,都一并拟好呈上。

    ——当时术语称为“票拟”和“条旨”皇帝即根据这些签注,加以批示。

    于是,不久之后,大权遂渐渐滑入大学士之手。

    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内阁也成为没有中书省名义的中书省。

    内阁大学士有数人之多,并不是每一位大学士都可签注意见,必须资格最高,深得皇帝信任的人(往往是华盖殿大学士,华盖殿后来改为中极殿)此人即世人所称的“首相”——首席宰相。

    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一一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学士跟皇帝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对皇帝如何裁决,是不是依照他签注的意见裁决,甚至会不会作相反的裁决,大学士都不知道,他们也很少有向皇帝当面陈述解释的机会。

    事实上,到了后来,皇帝深居宫中,不出来露面,大学士遂数月数年,或数十年,都看不到皇帝的影子。

    他只有依靠这种脆弱的“票拟”维持权力。

    而此票拟,却要仰仗宦官转达,并仰仗宦官在皇帝面前作补充说明。

    皇帝所颁发的命令,也由宦官传递,有时用批示,有时用口头,宦官的权力遂日形膨胀。

    而皇帝和大学士之间,往往互不认识。

    皇帝对大学士的印象,全来自宦官的报告。

    于是,政府大权又从大学士手中滑出,滑到宦官之手。

    我们可用下表显示明政府在下世纪(十五)中叶后所呈现的组织形态。

    必须对此形态了解,才能对明王朝了解。

    宦官,在蒙古帝国时,改称“太监”太监本是宦官中的一种官职,后来演变为凡宦官都称太监。

    明政府的宦官组织,共有四十个机构(十二监、四司、八局、十六杂房)司礼太监仅只是四十个机构中十二监之一的“司礼监”的首长,但却是一个最高职位,可称之为宦官之王。

    原因很简单,他负责伺候皇帝,并担任皇帝和内阁间的跑腿工作,最接近权力魔杖。

    大学士签注的意见,必须司礼太监先看过,才能到达皇帝面前。

    皇帝批示时,司礼大监有机会随时参加意见。

    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司礼太监的关键。

    置。

    第十一任皇帝朱厚照十五岁即位,正是贪玩的年龄,司礼太监刘瑾,每乘他专心游戏时,请他批阅奏章,朱厚照就大怒说:“你不会代我批吗,我用你干什么?”刘瑾正是要小家伙说这句话,然后他的批示即获得法律根据。

    于是司礼太监成为皇帝助手,大学士反而降为司礼太监的秘书,司礼太监命他如何签注意见,他只有照办。

    到了以后,连大学士都由宦官推荐,绝对专制的弊端,全部出现。

    英国于一百年前,即建立国会,约束君主权力。

    中国却恰恰相反,君权更加肥壮,这是明王朝加给中国人的不幸。

    七大黑暗时代中国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

    纪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时,开始由灿烂而平静。

    十二、十三世纪宋王朝理学道学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