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月阿姨H(1-5卷510未删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349(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兴起时,开始沉淀。

    本世纪(十四)末期,这河流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哀的时代。

    明王朝使中国文化淤塞成为一个酱缸的工具有二:一是文字狱,一是八股文。

    文字狱属于诏狱的一种,它的特征是:罪状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

    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

    文字的意义不在客观的解释,而在当权人物主观解释。

    文字狱的本身就是当权人物作贼心虚的一种反应,越是心虚,越是神魂不宁,听到别人说“亮了”他就肯定是讽刺自己的秃头,因而恼羞成怒。

    于是知识分子除了被“诬以谋反”外,又多出一种纯属于文字的灾难。

    ——因而我们想到仓颌造字时,神鬼曾经夜哭,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

    现在举出例子说明:浙江(杭州)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北京)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广西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里的“则”本是“法则”和“标准”之意。

    但朱元璋不作如此解释,当时江南方言,“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显然是讽刺他作过小偷的往事。

    尉氏(河南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在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

    ”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古文,但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

    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

    ”于是许无处斩。

    这一批人都是地方学校教师,只不过代地方官员撰写奏章,竟招来杀身之祸。

    当然,文字狱不限于奏章。

    朱元璋崇信佛教,对印度高僧释来复最为礼敬。

    释来复告辞回国,行前写了一首谢恩诗,诗中有两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

    ”意思很明显,他生在异国(殊域)自惭不生在中国,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歌颂大皇帝。

    但朱元璋的解释不同,他说:“殊,明明指我‘歹朱’。

    无德,明明指我没有品德。

    ”于是释来复从座上客变为阶下囚,处斩。

    文字狱是围堵,八股文是钓钩。

    科举制度到明王朝,只剩下进士一科,并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县级考试(县试)录取,称为秀才,即初级知识分子。

    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省级考试(乡试)录取后称为举人,即中级知识分子。

    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由教育部(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会试)录取后再参加由皇帝主持(实际上由宰相或宦官主持)的最高考试(殿试)录取后称为进士,即高级知识分子。

    明王朝跟宋王朝一样,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大学士)或部长级高级官员。

    科举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至为了然。

    它是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汉、唐王朝时还有学校一途,明王朝则学校不过培养参加考试的人才。

    汉、唐王朝还有立功边疆一途,明王朝则没有任何其他机会。

    朱元璋更规定考试范围,以《五经》、《四书》为限。

    《五经》、《四书》又以理学道学领袖人物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

    本世纪(十四)八十年代,朱元璋更特别颁布一种试卷格式,规定应考的知识分子遵守。

    下世纪(十五)初期,第三任皇帝朱棣,进一步加以约束,规定使用八股文。

    “八股文是一种文章的体裁,一篇文章中,不多不少的,恰恰包括八股——一股即两个或四个完整的句子,这形式是严格的,不能改变,改变便不是八股了。

    但八股主要的特征却在精神方面,即内容方面。

    依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触及。

    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独立思考——事实上是严厉的禁止独立思考,只要能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地代人八股的方程式中,便是一篇最好的文章。

    如果被主考的试官欣赏录取,便可由秀才、而举人、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