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行会中的人脉,估计也能找到些跑江湖的刀客一类。
光有这些江湖人也不行,虽然情报通达,却容易变成一盘散沙,思来想去,朱由榔想起了两个人,郭恪和赵纪。
当初跟随他的三名亲军将领中,李景兴因为军功升迁为副将,而赵纪一直只在广州方面当参将协守而已,郭恪倒是当初进入广西,参与的战役,但后来被分到李定国那当骑兵将领使,虽有建功,却不多。
朱由榔思忖李景兴已经是军中高级将领,不合适,郭恪为人太过刚直,且一身能为都是带骑兵的人才,也不合适。
唯有赵纪,一向沉默寡言,话语不多,却又忠心耿耿,默默做事,倒是挺适合的,人家替自己看住广州大半年,错过了西面立功机会,也该给个补偿。
便决定任命赵纪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且调一批当初自己训练的亲军中,比较机灵的人才进来,这些人能够保证锦衣卫的忠诚度。
其次,便是改革制度了,原本的锦衣卫虽然监控全国,体制却太过粗糙。如今朱由榔想建立的锦衣卫,监控朝中倒是其次,主要是当军事情报机构使的,必须组织严密才行。
他将原本的南北镇抚使,改为四个曹,曰:探马曹、执行曹、总务曹、内视曹。
四曹主官均为镇抚使,探马负责搜集、分析情报,执行负责组织破坏、刺杀和其它具体任务,总务负责后勤、人事安排,内视负责监督内部、审查纪律。
建立之初,锦衣卫探马使由佥事雷潜兼任,执行使为雷汜担任,总务使和内视使均由赵纪这位自己的亲信派人掌管。
另附当前形势图(从网上找来的图乱画的,大家将就看吧)
红色为明,黄色沙定洲,橙色鲁王一系,郑成功主要在金门,厦门一带活动。
第11章 秦良玉
刚刚草创,四曹合计也不过六七百人而已,但雷潜很快就找到扩充人手,和发展线人的方向了。
那就是走私商,这些从南直、浙江、江西、福建等各地而来的商队,天然就有自己的一套地下关系,是间谍组织最好的突破口。
朱由榔给他们拟定了三个主要活动方向,其一是江西,尤其关注金声桓、王得胜的动向,要提前打入两部的中下层当中,以便之后发生变动时,可以为明军夺取江西创造条件。
其二是江南,尤其是南京和南京周边,南京城地势形胜,又兼明朝三百年经营,固若金汤,朱由榔可不敢保证自己打到南京城下时,有个李景隆给自己送人头……
如果能够像之前的长沙城一样,联系城中抗清力量,趁机开城,便能少去许多麻烦。
其三就是山西的姜镶了,如果按照历史进程不变的话,姜镶应该会在后年起事,后世历史上,姜镶反正可以说是清廷受到威胁最大的一次反正事件。因为山西就在北京旁边,宣府大同自古都是北京和北直隶的西面门户,一旦丢失,门户洞开,就有倾覆之危。
而且山西战略位置极为险要,就算无法趁机威胁北京,也能就势向西割据西北甘陕地区,与草原、西域相连,获得战马产地和素来悍勇的甘陕兵源。
这三个方向都是要提前布下棋子,以备将来的。
除了三个主要方向以外,还有一个比较宽泛的任务,便是联系各地抗清武装,施加影响力,比如浙东、江淮、山东、四川都有许多残余的抗清势力,或是之前被打散的农民军、官军,或是不满清廷统治揭竿而起的义民。
-------------------------------------
四川布政使司,石柱宣慰司
昔日戎装飒沓的巾帼英雄,如今已然白发苍苍,卧床多日。
秦良玉今年已经七十了,从当初张献忠入蜀,她不顾年迈,坚持披甲执锐与之对抗,而后身体便越来越差,这两年朝廷局势败坏如斯,身体状况也愈加沉重起来。
之前朱由榔颁发北伐大诰,又在潮惠成功伏击清军,未尝没有让这位老英雄重新燃起希望。
而当桂北大捷的消息从南面传来,秦良玉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因为这实在是太夸张了,歼敌十万、两厥名王,别说是弘光、隆武二朝,即便是在万历、天启时期也未曾有过如此大胜啊!
这次光烈朝廷专门派钦差使者前来,秦良玉虽然病重,但依旧让子侄孙辈们出寨门相迎。
秦、马两家从万历年间开始,屡上战阵,牺牲了许多男子,秦良玉的丈夫和同辈基本都已凋零殆尽,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