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节(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即使是子侄一辈也所剩无几,眼下大多都只剩下些孙辈了。

    此次出使的乃是吏部左侍郎文安之,何腾蛟“被致仕”后,吏部尚书空缺为原吏部左侍郎朱天麟所补,原为右侍郎的文安之也就递补为左侍郎了。

    为了表示对秦、马二家和石柱等四川土司势力的重视,朝廷专门派了这么一位侍郎级别的高级官员拜访。

    “学生见过老夫人!”

    秦良玉在西南地区名声显赫,文安之虽是朝廷大员,在她面前却不敢拿大,只敢以晚辈自居。

    行动困难的秦良玉被两个孙子扶着坐在椅子上,发丝雪白,身形已然有些佝偻,抬起有些疲惫的眼眸,对文安之道

    “敢问天使,陛下可好啊?”

    “老夫人,皇上正当及冠奋发之年,每日都要跑到教导师中,与将士共同操练一阵才回宫批示政务。”

    秦良玉这才发觉,自己从获悉桂北大捷后,将这新天子看做是成祖那般的雄视之君,却忘记了这位皇帝如今也不过二十出头,与自己孙子一般大而已。

    “这教导师是何编制啊?莫不是禁卫之军?”

    秦良玉对于肇庆朝廷的军事体制还是知道一些的,与明初一样,分为各军都督府,只不过废除了卫所,各都督府下辖总兵的部队称为师,“军师旅团”这些编制其实古人一点都不稀奇,因为这就是《周礼》里面对于周王朝军队编制的名称。

    但这教导师刚刚建立不久,秦良玉确实没听说过。

    文安之耐心解答

    “陛下说深感自嘉靖以来,国朝军制涣散,究其原因,也有武将军佐参差不齐,一来重文轻武,视军中将佐为莽夫,而军将也自甘堕落,二来虽有武举,却杯水车薪,但凡军官未曾受过教育,大多目不识丁,又如何如臂使指?”

    “故而设立虎贲、羽林二旅,合称御前教导师,教习战阵、文化,使这些将士能够晓大义、通文字、明军法、习战阵,改变军中风气……”

    经过文安之一通解释,秦良玉大概明白了,这其实就相当于昔日西汉时期的郎官。

    一方面是皇帝跟前的御前护卫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军队的未来骨干,既能够培养能力,又能够塑造对天子的忠心。

    “万年、万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祖母,孩儿在。”

    秦良玉突然唤来自己两个孙儿,吩咐道

    “你们两个还年轻,应当是学本事,以待日后报效朝廷的时候,便南下去肇庆,哪怕在教导师中做个小卒也好,多长长见识。”

    而后转头对文安之道

    “不知天使意下如何?如此怕是有烦朝廷了。”

    文安之连忙道

    “老夫人说的哪里话?马、秦二家为朝廷忠心耿耿,如今族中晚辈愿意护佐陛下,陛下想必也是高兴的。”

    秦良玉点了点头也不多言,又对另一旁的其它子侄道

    “翼明,你也不过四十,正该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可不能在这石柱徒耗青春,你带上祚明、佐明,将寨中青壮组织起来,断不能辱没了我石柱白杆兵的威名!”

    “请姑母放心!”

    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都是秦良玉的侄子,三人父亲都分别在与后金和内地平叛的战争中牺牲,是这一辈秦氏中坚力量。

    接着秦良玉对文安之正色道

    “还望天使替老身转告陛下,夔州、重庆二府乃川蜀东出险要之地,江山形胜,朝廷想要制衡四川清虏,乃至于日后光复四川,都不得不将此二府牢牢握在手中。”

    “最好再能将播州府、贵州、云南连成一片,如此,纵使清军从川陕来二十万大军,朝廷也无需分出太多精力应对。”

    “老身在川东、播州一带稍有薄名,可让翼明等持我旗号,号召聚拢川东各土司,以作朝廷前驱。”

    附明代四川布政使司地图

    文安之听到此言,立即站起身来,对秦良玉郑重一礼

    “多谢老夫人深明大义!”

    秦良玉和他丈夫马千乘,以及两家兄弟、后人,在川东、贵州地区多次平叛,保境安民几十年,论起威望,可比朱由榔这个远在天边的皇帝强多了,能得到两家的鼎力支持,对于明廷控制川东地区乃至于日后收复整个西南,都将有着巨大帮助。

    “老身与亡夫历经数朝,为大明效命数十载,受国恩厚矣,应当,只望陛下和朝廷,能够善待川黔西南土司各族百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