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辅佐洪承畴打理江南的副手,当然,也有一定分权意味,名唤陈之遴。
    其人经历比较特殊,乃是崇祯十年的榜眼,论起来,在当年东林、复社中,也是一号人物,与钱谦益、吴伟业、陈名夏等多有结交。
    可他若是在清军占领江南后投降也就罢了,其人改换门庭后,也许是出于当初被崇祯贬斥过的愤恨,一度建议洪承畴发掘明孝陵,对于清廷可谓忠心耿耿,也因此得到多尔衮的青睐,后来一度被提拔至尚书衔。
    比起他的所言所行,钱谦益都称得上道德君子了。
    陈之遴略带谄媚地对洪承畴道
    “大人,学生以为,如今之计,何必给那些个士绅留脸面?保住江南、保住金陵才是要紧,学生以为,不如抄几家士绅,弄得钱粮,再从江宁、镇江、常州三府募集青壮,收缩死守江宁!”
    “届时只要让明军顿锋于坚城之下,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和端重郡王(博洛)强兵南北会剿,必可解围!”
    洪承畴听完,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所谓“皈依者狂热”,投敌这种事情,干得越彻底,就越忠诚,就凭他陈之遴当初投清后干的那点事,几乎是不可能再降明的,江南士绅也不会放过他,故而只能和清廷同生同死。
    明军此番东征的时间实在刁钻,江南夏粮收获还没多久,秋收还没开始,明军就大举进犯,导致清军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只能不断搜刮加征,反而分散了大量军力。
    如今倒是已经快秋收了,可眼下明军马上兵临城下,洪承畴哪里能腾出手来?
    为了筹措前线粮饷供应,这几个月来,洪承畴可谓绞尽脑汁,对于普通百姓的搜刮总是有限度的,可洪承畴对于士绅阶层又不愿过度压榨,毕竟作为一个官场老手,政治经验丰富的封疆大吏,他明白,百姓可以得罪,但士绅不能过度得罪,否则清廷原本就薄弱的统治基础就将荡然无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故而,纵使在多铎粗暴的政策之下,洪承畴依然尽量维持和江南士绅集团的关系,尽量不撕破脸。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
    此时连命都保不住了,当然也就不再用在乎什么政权稳定问题了。
    “明日你从刘提督手下提一个参将的兵额去办这事吧,注意要干净利落,不要给那些士绅串联的机会。”
    陈之遴见对方答应,连忙领命,下去办事。
    而后洪承畴又转头向刘良佐
    “刘提督那边情势如何?郑成功现在到哪了?”
    刘良佐正色禀报道
    “已过泰兴地界,看样子是打算先拿下镇江。”
    洪承畴沉声吩咐
    “无论如何,必须要阻敌于镇江!江宁这边还有十门红衣大炮,我都拨给你,还有一万多新募的青壮,我也拨给你,四日,只要撑过四日,顺承郡王的大军便能抵达扬州,届时任凭郑成功舰船再骄横,也不敢上岸一决。”
    郑氏集团虽然海上无敌,但长江毕竟不是海面,沿江作战,总是无法避免要登陆,而郑氏士卒陆战的本领嘛……至少和勒克德浑这种八旗宿将相比,只有挨打的份。
    刘良佐领命后,把手下一万多绿营老部下和一万多青壮分为三部,分别置于镇江岸外的两处江心洲和府治丹徒,另把为数不多的所有重型火炮布置在两处江心洲。
    如此,就算明军舰队能够进入镇江江面,也会被两处江心洲切割,令其无法直接通过。
    郑成功看着眼前互为犄角的三处清军阵地,也颇为头疼。
    内陆水战不同于海战那般恣意,长江虽然宽阔,可这年头中下游的地理形势与后世有些不同,江心洲远比后世镇江市的江心洲要大,只要清军驻有大军在此,很容易便能封锁自己退路。
    而且清军还提前用上百艘民船封锁江心洲左右狭窄的江面,乃至于沉船锁江,如果自己不拿下江心洲和镇江府治丹徒,想要直捣南京根本不可能。
    第97章 直捣黄龙(下)
    “通通通……”
    数百门舰炮同时朝着同一方向吞吐火光,刺鼻硝烟迅速弥漫整个江面,面对清军收缩据点的阻碍战术,明军海军舰队的首先方法便是用火炮轰击。
    无数滚热炮弹将江心洲上的土地和一切人造建筑犁了过去,支离破碎,但刘良佐也许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把清兵主要营寨设在江心洲的中心,却是很难被炮火波及。
    这年头的火炮射程其实相当可怜,即使是新式火炮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