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3节(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情况下,掉头往百丈关和南江方向去,打算改行米仓道入汉中。

    而吴三桂却对此一无所知,其实就算告诉了他也无济于事,因为豪格部在嘉陵江东岸,而吴三桂却在西岸,想要改道,就必须先渡过嘉陵江,吴军两万多人马,时值六七月份,又是汛期,哪里能渡得过去?

    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快夺回剑阁。

    最先动手的还不是吴三桂,而是利州卫的满清守军,利州卫守将是吴三桂心腹,他们当然明白剑阁丢失意味着什么,连忙引军想要夺回剑门关。

    剑门关地形北高南低、北陡南缓,从南往北进攻还算好一点,但如果从北往南打,则几乎不可能拿下。

    狭隘的通道,并排站下三个人都麻烦,最多一次只能派七八百步卒上山攻关。

    利州卫三千清军,先后组织十余次进攻,均无功而返,只留下三百多具尸体,而守关军士只有十余人被箭矢射伤,其中两人身亡而已。

    于是乎,当吴三桂驻兵剑山之前,就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

    别无他法,唯有强攻。

    好在剑门关从南到北的路线还是要比北面强一些,至少一次可以投送上千人了。

    吴军将士无法携带太碍事的长矛,只能用刀盾、弓弩、火铳,分为数十人一队,顺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方的剑阁一步步摸去。

    关城上,三门口径并不大的佛郎机开始装填,这些守关士卒自然是没有炮营那本事,射程也短的可怜,撑死不到一里。

    但就这样,却已经足够给攻关的清军步卒以巨大杀伤。

    滚热的弹丸只要碰到那狭窄山道,几乎不用做选择,就能掀起数条人命滚落下去。

    就算侥幸突入百步以内,凭借巨大的落差高度,关上守军可以肆无忌惮的向攻关士卒放箭、放铳,而且关前空地非常狭隘,只够展开一两百人的样子,云梯都不好摆开,最多能携带一两副。

    而守关士卒轻松多了,只需注意到那一两副云梯,集火破坏后,其余完全就是一边倒屠杀,关下清军就算想用弓矢、火铳压制对方都不可能,一方面是以低打高,弓箭射力不及,另一方面也聚集不了这么多弓手火铳,只能零散射击,而对方却能集结在关墙之上,肆意放箭、放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任凭吴军将士再如何勇悍,也克服不了这巍巍天险,不到一个时辰就留下数百具尸体后,被迫撤了下来。

    扯下来后,还眼睁睁看着对方打开关门,收捡吴军尸体上的器械甲胄和箭矢、火铳之类。

    变成明日杀伤清军的武器。

    吴三桂通过望远镜目睹了全程,心中更是死沉下来,这位昔日大明的山海关总兵,如今满清的平西王,再一次体会到了当初李自成率大军攻打山海关时,那种恐慌的心境。

    可那时候,至少自己还能向满清求援,实在不行投降李自成也是条出路,而现在呢,自己怕是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吴三桂别无他法,唯有继续猛攻。

    明军王复臣、谭文两部已经抵达青林口,白文选自南面追击,距此地数十里外行营,秦佐明、王光兴的大军则沿嘉陵江北上,隔断吴军渡江可能后,步步朝西面逼近。

    也许是陷入绝境后的疯狂,吴三桂也不再保留力量,不计较伤亡,赌上一切,以三千人为一阵,全军分作七阵,从黎明时分开始,直到傍晚,轮流不停攻山。

    全军如困兽犹斗,面对剑阁疯狂反扑。

    利州卫的清军也策应吴三桂,同时在剑阁后方夹击。

    三千人如果摆在平原上,实在是不值一提,只是个小方阵而已,但若是铺展在剑阁前狭隘的山道上,密密麻麻几乎站满了人,根本挤不下,只能一股一股地摸上去。

    不少人再途中滚落山崖摔死,面对明军城头炮火,也毫无躲避的余地,一旦碰到就只能倒霉。

    清军的伤亡数字陡然上升,但这也并非没有效果,起码终于有近百清军能够摸到关城之下了。

    并且由于后方还有利州清军策应,守关士卒必须要分出一部分来应对,两面同时交战,压力顿时增加。

    关内不过三百多号军士,守起来十分吃力,狄才良只能咬牙不断激励士卒

    “高都督已然许诺了!凡此战后,所有守关将士官升三级,赏银百两!不幸牺牲伤残的,一样照发给家属,封妻荫子!”

    “正在保宁的刘都督、白总兵、王总兵都是当年的西军老人,如今也都身居高位,封侯拜将,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