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4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队,劈波斩浪,雪白色风帆迎着季风,全速前进

    但就在数十艘双桅以上高大甲板战舰兵锋所指

    那海坛岛后方海湾里,一根根桅杆忽然出现在为首的西洋夹板战舰上,指挥官望远镜视野当中。

    而在十数里之外的海坛岛

    福建联合舰队中,旗舰涌金号上,船长也已经发现了对方

    涌金号并非海军舰船,而是临时征召的海商船只

    不过不同于一般的商船,涌金号作为大明海务公司,泉州分公司的主力运输舰,载重达千料,即使在海军当中,都算大家伙了。

    但这些商船的特点就是,虽然体量都不小,但武器装备不算很多

    比如涌金号,只配有六门炮,和二十多支火绳枪

    而且作为一艘近海商船,涌金号三桅均为硬帆

    这种硬帆相较于软帆,更容易转向,和利用近海低速风,但不利于离岸的远洋航行。

    这也是明军选择将决战地点放在沿岸的一大原因

    “发现明军舰队主力!”

    荷西舰队先导舰队发现状况后,很快用旗语往后传递消息

    碧蓝色波涛之上,就在巴勃罗往后传达命令之际

    只见远处那星星点点的桅杆丛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就像一袭黑潮,从海平面下缓缓升起

    看得他目瞪口呆

    那不是情报中的几十上百艘战船,而是成百上千,密密麻麻,宛若要塞满整片海洋。

    这些船只并不大,桅杆、帆布、船型,形制各异,有大有小,但数量实在是夸张。

    巴勃罗看了良久,心情顿时从之前出发时的信心满满跌入无底深谷

    他突然明白,自己,以及整个东印度公司,还有西班牙人到底忽略了些什么。

    人人都说荷兰是“海商马车夫”,是这片海洋上,拥有船只数量最多的海洋帝国,的确不假。

    但就商船规模而言,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荷兰而已的

    过去,由于大明特殊的对外走私体制,虽然沿海保有大量的商船,但基本的活动范围都在东亚海域,少量往南洋方面跑。

    所以给这些西方殖民者们的印象中,大明本土的海商集团,大多是分散的,即使能形成武装力量,也主要体现为散落的海盗组织。

    更不要说,海商、海盗们和官府搅和在一起,基本上这么些年来,也只有郑芝龙一家成功“上岸”。

    故而在发动战争之时,他们下意识地把大明数以万计的海商团体们,看做是“中立势力”,毕竟在过往,双方即使发生冲突,大多也是和其中部分团体间的冲突,比如当年料罗湾之战,荷兰人帮着刘香打郑芝龙。

    直到现在,巴勃罗才猛然发现,自己所面对的这个国家,也许在远洋航海上,还趋于国际末尾,但并不意味着人家缺船少炮!

    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积累出来的庞大团体,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聚集在同一旗帜下而已。

    而现在,明政府通过开海和新法,控制了沿海市舶司,从而把这些曾经的走私商们,规范入同一利益立场中。

    如此,当外来的殖民势力到来,这个被联系起来的巨大利益共同体,将会自己做出选择。

    “准备靠近!”

    “各舰做好战斗准备!”

    相较于荷西联军那边几十艘船,好指挥

    明军联合舰队这边,就比较麻烦了,几百艘船,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社、公司,只能依靠临时任命的旗舰和指挥官,利用一些简单的旗语,下达最为简单的命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进攻和后退

    至于其他,只能交给各船自己发挥了

    当获知情况后,其实都用不着前面侦查的巴勃罗旗语

    范德林通过望远镜就已经看得清楚,明军船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可言,一眼望去,黑压压的船体和白花花的帆布。

    遮天蔽日

    范德林不是傻子,只是看到这场面,愣住良久之后,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他对明政府的了解,肯定是对方战前大量强行征用了沿海商船参战

    否则无论如何,大明海军也不大可能弄出这么庞大的船队来

    尤其这些船只形制各异,一看就不是正经战船

    不过好在,荷兰人并非没有过对付这种明朝海盗特有的,“群狼战术”的经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