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皇帝回京听取内阁汇报(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何仁甫道:“公子过奖了,这一番议论是得公子点醒后才能生发出来。看来吾也当在读书之余,兼以习武,纵然不能有所成,也可从中更深切体会这修身驭身之道,也能有所长进。”

    朱由检笑道:“若是如此,何山长和这些童生倒是可以一起进益。”

    何仁甫却叹气道:

    “惭愧,鄙人原先对这科举新政颇多怨言。以为如此一来学生们成日舞枪弄棒,我等儒士,又怎么镇得住他们?”

    说到这里,他瞥了一眼陈钺。

    陈钺脸色微红,低下头去,知道何仁甫说的就是他。

    何仁甫收回视线,继续说道:

    “这陈钺在书院里原本课业下等,常受训斥,也没几个学生附和。当时管教一下,也还能听得进去。新政之后,却跋扈起来,故此吾和书院教师不免焦头烂额。甚至怨恨今上无道,出此乱政。

    “但今日听得诸位高论,才知却是鄙人浅薄,不明圣学真义。”

    汪汝淳呵呵笑道:

    “何先生,这倒是应了《礼记》中一句话。”

    何仁甫道:“什么话?”

    汪汝淳道:“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何仁甫连连点头:“正是如此。若无此一番变革,吾还只浑浑噩噩,自己不明道理,教授给学生也不过陈腐空言罢了。”

    朱由检见自己一行人,来这书院走一趟,倒是让这师生都有些改变,也心中欣慰。

    又与何仁甫闲聊几句,便告辞而去。

    何仁甫和书院学生送到大门口。

    这时恰好从大门进来一个师爷打扮的中年男子,他看见朱由检,忽然瞪大眼睛,张口结舌。

    朱由检一愣,随即想起似乎见过这人。

    对了,在码头上,在登州知府后面,似乎就是这人。

    好像是姓陶。

    孙国祯和自己去察院时候,这陶师爷跟着知府告辞走了。

    看来他认出自己是皇帝了。

    若是他把自己皇帝身份喊出来,引起市民围堵跪拜,那就太麻烦了。

    朱由检乘着这陶师爷还处在震惊发呆状态。

    连忙迈开大步,带着其他人急急走开去。

    何仁甫见陶师爷神情,觉得有些奇怪,推了他一把,问道:

    “陶兄,你怎么了,难道认得刚才这位方公子?”

    陶师爷被他一推,才回过神来,再看朱由检一行人,却已经转过一条小巷,不见了。

    他一拍大腿道:“什么方公子?这是当今圣上!”

    他这么一说,何仁甫顿时震惊。他身后的陈钺等书院学生也都听见了,也一个个张大嘴巴合不拢。

    “什么?当今圣上?”

    一时之间,何仁甫说不清自己的感受是惊吓,还是庆幸,还是兴奋。

    惊吓的是,他本来最开始是要对张岱抱怨皇帝无道的,那些话如果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那就不知道后果如何了。

    虽然他钦佩直言敢谏的刚正官员,可他毕竟还算不上什么官,何必担这种风险。

    庆幸的是,幸亏被后来的事件打断,而且自己的心态也发生改变。

    兴奋的则是当今圣上对儒学有这么独到的理解,还亲自提点自己,这是天下之幸,也是自己幸运。

    他身后的学生在震惊过后,也都兴奋起来。

    尤其是陈钺想到皇上能亲自指点自己,更是热血沸腾,决意以后一定要加倍奋发,成为可以和唐顺之、俞大猷并肩的一代儒将,不负圣上这番指点。

    虽说他知道按修身之理,自己应宠辱不惊。不过现在他还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所以即便明知不必如此兴奋,依旧还是抑制不住。

    朱由检一行人离开书院后,就回察院。

    孙国祯见朱由检心情似乎不错,原本还略有些不安的心,倒是放了下来。

    他其实知道这大东书院在适应新政方面的步调是比较慢的,这段时间内部也有些骚动。

    不过这也是科举新政推行后,难免会出现的问题。

    皇帝对此当然也应该有些心理准备。

    要是连这样的小问题都接受不了,那还能做成什么事情。

    对此,他倒并不担心皇帝去了之后,见到其中情形,会有所责怪。

    不过这大东书院的山长脾气也有些拗,万一在不知道皇帝的身份的情况下,说出什么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