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不同意内阁对郑芝龙的处置提议(第3/4页)
台湾的基业,崛起成为实力雄厚的海盗之一。
从天启六年开始,郑芝龙带领船队从台湾出发袭击福建、广东沿海。
并且乘福建发生旱灾饥荒,招募大量灾民,扩充实力。
和其他海盗不同,郑芝龙的海盗军队并不肆意烧杀,甚至对抓获的明军败将,也不杀害。
从一开始他的策略其实就是通过袭击沿海,彰显自身实力的方式,引起明朝对他的重视。
而崇祯元年,也即是今年七月,郑芝龙终于接受招抚了,被授予福建抚夷守备。
当然郑芝龙接受招抚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借助明朝官方的声势,进一步扩大自己实力,消灭与他竞争的其他海盗,比如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刘香。
李魁奇、钟斌之类也接受明朝招抚,但因为郑芝龙排挤,降而复叛。
被郑芝龙打着明朝官方的旗号,一一消灭。
其后郑芝龙又在崇祯六年金门料罗湾海战中大败荷兰舰队。
两年后又彻底消灭刘香集团。
此后郑芝龙家族基本垄断了大明到日本,大明到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据记载,当时所有在这海域贸易的商船,都要打上飞黄旗号,郑氏令旗,才能平安做生意。
巨额海上贸易利润被郑芝龙家族垄断,郑家“岁入以千万级”
郑芝龙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只可惜最后郑芝龙打错算盘,投降满清,被劫持到北方。
这个让西方殖民者望而生畏的海上军事商业集团也随之瓦解衰落。
陈仁锡、徐光启对郑芝龙的看法是此人私欲极重,名义上归顺,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私利。即便打击其他海盗,也不过是为了自己垄断海上贸易。
朝廷实行战时新政之前,财政收入不足,对付后金都焦头烂额,无力在东南投入。
对郑芝龙这类海盗,确实只要招抚过来,不再抢掠,让他去消灭其他海盗,也就满意了。
不能像对待其他官兵一样,随意支配调遣。
但由此带来的隐患是东南军政财税,会越来越被郑芝龙所操控垄断。
朝廷无法控制。
这郑芝龙会成为独立一方的军阀,越往后,朝廷越难管制。
现在既已实施新政,财政收入宽裕,可以考虑派遣能干官员,在东南沿海打造一支真正隶属于朝廷的强大水师海军,以此震慑东南。
对郑芝龙的管束也可加严,对其下属军官可调派往其他地方效力。
若是郑芝龙能乖乖听命,不敢违抗,那是最好。
如果违抗,则予以军事打击,彻底将其势力收归朝廷所有。
而海上贸易的利润,也可以收归朝廷。
至于打造东南新水师的官员,他们推荐现为户部右侍郎的南居益。
南居益曾经在天启三年,担任右副都御使,巡抚福建,击溃红毛海寇(荷兰军队)。
闽人纪念其功德,在澎湖为其建立生祠,是一个干才。
南居益有海事经验,和郑芝龙的前主人大海盗李旦也打过交道,在海寇中也有威信,可担当此任
朱由检沉吟片刻后,否定了这个提议。
他觉得目前就让郑芝龙发育壮大也不妨。
郑芝龙所具备的一些特点,是明朝文官所不具备的。
光是对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的熟悉,并且掌握对方语言,这一点就是文官所没有的。
至于海上贸易的丰富经验,更是南居益这样的官员不可能具备的。
郑芝龙现在是一头正在发育的肥猪,就算要杀猪取肉,也为时过早。
就先让他发育壮大,顺便也可以培养大量的海上军事人才,贸易人才,和西洋殖民者打交道的人才。
等到大明把后金扫灭,挟此威势,回过头来对付郑芝龙,让他让出部分海上贸易的权利,分割瓦解其势力,也为时未晚。
更何况大明的海上力量,就以现在而言,也并非就郑芝龙一个。
毛文龙东江同样是海上力量。
扫灭建虏后,以郑芝龙的欺软怕硬的性格,他面对大明朝廷的军威,估计没有胆子敢于强硬对抗。
又何必现在对他过早动手?’
甚至到那时候,可以给郑芝龙指点一条明路,让他带着郑家势力,直接去攻占被荷兰、西班牙殖民占领的印尼、菲律宾等地。
朝廷甚至还可以资助郑芝龙。
这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