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1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爱林不觉得是因为对方不擅长理论,相反,只要和林叙交流过,谁都能发现林叙的理论功底很扎实,只是林叙没有把太多精力投入到论文上罢了。(无广告纯净版 https://www.shubaoer.com 更新超快 )

    张爱林也不清楚林叙现在是什么职称,只知道厂里不少师傅都叫他林工,他估计,以林叙接下数项任务的实力,他根本不用像其他人那样准备厚厚的一沓资料,只他目前参与建造的几艘船摆出来,就足以评上高级工程师了。

    林叙压根就不用争。

    第115章

    怎么可能

    过了许久, 这艘液化气船的建造方案终于正式出炉。

    经过船舶总公司的审核与检验,方案得到了批准, 南江厂一行人便带上方案奔赴g国,争取这艘液化气船的订单。(看H文小说就到 https://ᴡᴡᴡ.sʜᴜʙᴀᴏᴇʀ.ᴄᴏᴍ 无广告纯净版)

    g国那边要两艘,这笔订单如果能成,今年咱们厂出口船的数据能漂亮不少。

    去g国这一批人,除了带队的副厂长施家望和技术科科长顾大成外,还有负责财务的两位员工,剩下的就是林叙和项目组的几位成员。

    陈辽和徐军杨这次没去,和林叙一道去g国的,是他们技术科的一位老员工和张爱林这个新人。

    林叙如今再南江厂颇受器重, 不过他进厂已经有几年,厂里也想发展发展后备力量。

    这次出国和去热那亚不同,那次属于参与展出, 不管厂里能不能把船推销出去, 船展还是要参加的, 而这次,厂里要直面日子国和k国两个竞争对手,是去争取机会的,所以从登机的那一刻起, 南江厂一行人脸上都写满了严肃。

    林叙第三次出国,对出国前的一系列准备早已驾轻就熟,但技术科的那位老同事和张爱林却都没出过国,临出发前, 两人对着林叙问了一遍又一遍。

    林叙只能告诉他俩, 千万别紧张。

    南江厂一行人里,对争取合同这事最熟练的还是施家望, 他是副厂长里最精通业务的一位,此前厂里接国内外的订单,他都参与过,林叙他们过来,主要是对设计方案进行解释,而另外几位同事则负责计算成本和利润。

    林叙一直在造船一线,倒没有竞争订单的经历。

    这艘船造出来要花多少钱,林叙多少还是清楚的,g国那边给出了报价范围,扣除掉生产成本之后,接下来就是净得的利润。

    从南江厂出发去g国,又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林叙他们几个年轻点的还好,无非就是坐得腰酸背痛,施家望整个人都蔫蔫的:要不是为了谈合同,我才懒得坐这个长途飞机。

    他看一眼后面坐着的张爱林,对方是第一次出国,两个眼睛睁得大大的,看什么都新鲜。

    现在市场行情不行,什么订单都有船厂争取,价格给得再低也得咬着牙做,做了好歹还能有一线生机,不做的话,连生机都没有。

    十年多前石油危机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在南江厂步入正常轨道的那两年,恰好是国际船舶业去产能的时机,海运量大幅减少,新船价格很低,不少船厂都没能熬过去,直接破产了。

    作为南江厂的领导层成员之一,施家望也无法判定,这次危机究竟要持续多久。

    港岛大名鼎鼎的四大船王,都有三位未能从这次的航运低谷期抽身。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