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季汉大司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0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真如自己所想的那般。

    “那以何人为使?”刘禅问道。

    “无需遣人为使!”

    霍峻摸着小胡子,笑道:“陛下若舍得,放于禁北归,以懈曹丕之心。若所料不差,曹丕今是已有动兵之念,多半南征江淮!”

    “区区败将于禁,有何不舍?”

    刘禅毫不在乎,说道:“却不知仲父何以知曹丕欲南征江淮?”

    自刘备去世之后,于禁在南汉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刘禅、霍峻亦或诸葛亮,对于禁无什么好感。他对南汉来说该榨取的战略情报,已经被榨取的干干净净。

    至于指望于禁替大汉领兵作战,别开玩笑了。于禁被投降之后,心气神都丧了,在大汉受尽委屈,依旧是不为所动。

    今下于禁留在大汉就是米虫,除了浪费粮食,当吉祥物外,毫无作用。不如送回曹魏,让曹丕动手解决他。

    “呵呵~”

    霍峻笑了几声,解释说道:“曹丕遣鲜于辅出使,今朝堂之上,鲜于辅言语谦和,仅是欲让我朝之人赞同南北分治,而不求己利。”

    说着,霍峻停顿了下,说道:“今先帝病逝去世,我朝人心散乱。如曹丕欲出兵陇右,我国短时之内,难以出众兵援之,陇右多会被其所取。故无需与我国言,曹丕亦能取陇右。”

    “今告知有取陇右之意,令我军不得出兵相助,岂不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之所为?故以我观之,曹丕无意西进,意在我国。”

    “汉中闭塞,山川崇重,有陇右在上,曹丕必不会往之。江汉谓之江淮,襄樊二城隔水而立,难以轻取。较之江汉,而江淮非天堑,匹马可过,利于大军用武。且曹丕已遣上卿建水师,故所料不差,曹丕是有征江淮之备。”

    “那当如何是好?”

    刘禅略有忧虑,说道:“即曹丕南征,仲父御之,朝中之事,可授予何人?”

    “不急!”

    霍峻神情从容,说道:“形势未明,臣之所言或有所偏差。臣已令钟离徐盛、淮阴全琮、下邳霍攸之;汉南廖化、襄阳吕蒙等边将严阵以待。”

    “如曹丕南征,诸将先行固守,陆逊率兵马而后援之,臣观形势而后动,不宜急率大军益边,恐有空废粮辎之嫌。”

    霍峻虽预判曹丕会南征,却不敢打包票从江淮南征,更不敢打包票曹丕是否会畏难而退。

    如果像孙权一样,吃点亏就撤军,他率大军赶赴边境,赶赴个寂寞。他留陆逊在武汉,就是准备让陆逊当先行部队。

    “善!”

    第579章 江畔别离

    在霍峻的忽悠下,鲜于辅带着于禁兴高采烈地回去复命。

    鲜于辅离京不久,为了不耽搁时间,诸葛亮当即准备入蜀。为表现出南汉有重用蜀人的态度,诸葛亮征辟蜀人张裔为丞相府参军,杨洪为丞相府长史……大小有功官吏十余人随行入蜀。

    因巴蜀地区兵马有不下数万,诸葛亮离京左右军士仅步骑两千人。且在出征前夕,刘禅为彰诸葛亮之尊,特赐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虎贲六十人。

    西行当日,霍峻出城至津口,亲自送行诸葛亮。

    江津畔,霍、葛二人散步于江岸,数十亲卫离有七八步之距随行。

    感受江风的吹拂,霍峻望着江面上的舰船,问道:“若峻无记错,距孔明上次统兵可是有十年之久?”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仲邈好记性,建安二十年,亮得仲邈举荐,率军士征讨五溪蛮。是役得赖将士用命,所至皆克,蛮王沙摩柯归降,诸部出山归汉,至今以来寡有骚乱。”

    “十年了!”

    霍峻负手背腰,问道:“今时再领兵西征巴蜀,不知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持扇而吟,说道:“亮与幼常言及西土形势,窃以为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收西土士民人心,而后殄尽遗类以除后患。”

    “孔明之能,峻已是知之。君入西土,则西土必安!”

    见诸葛亮误解自己意思,霍峻失礼打断,说道:“峻是问孔明今后可有领兵出征之念?”

    “领兵出征?”

    诸葛亮略有迟疑,说道:“今仲邈有大略,伯言、公衡知兵事。子明、仲业可督一方。先帝所留遗命,令亮治朝事,仲邈领兵征伐,分主内外,岂可擅权专兵。此番西进,实因形势所迫。”

    在刘备设计的框架中,霍峻以大司马执掌军事,且拥有议政权。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分掌政事,防止霍峻权倾朝野。让诸葛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