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53 有机光伏领域公认的一道大门槛,成功跨过!(求订阅)(第5/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会上讲出来。

      于是,许秋决定把自己在大会上总结的内容,和其他人分享一下。

      这些内容对他自己来说,意义不大,不过对于刚刚入门的研究者,比如莫文琳、邬胜男她们来说,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她们这半年来虽然也都了不少文章,但相对来说比较“偏科”,因为许秋只让她们专注于某一个细分领域的研究,对于其他细分领域的了解相对比较少。

      现在刚好可以通过这次机会,让她们把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提升起来。

      知识总是不嫌多,就算暂时用不到,日后写文章,或者做实验的时候,说不定就用到了。

      韩嘉莹开始撰写h5给体材料的文章,目标期刊Jmca,当前进度三成。

      同时,学妹还进行了关于pTQ1材料的相关表征,现在数据完整度大约七成。

      主要缺光源的数据,还有送样去的核磁等数据没有返回来。

      核磁的话,耐心等待即可,光源的话,在月底还有一次测试机会。

      这次光源测试许秋不打算过去,因为现在基本上课题组里全员都是熟练的光源测试工了,他去不去影响都不大了。

      另外,不论是h5还是pTQ1,这两个工作魏兴思都没有打算送样到nIm进行第三方检测。

      一方面,魏兴思组里的口碑已经打了出去,就算不做第三方检测,其他研究者也不会对结果进行质疑。

      毕竟是当下有机光伏领域世界纪录的保持者,都已经做到了13.5%,不至于在11%、12%效率的体系上造假。

      而且现阶段11%、12%的效率也已经属于较为正常的水平了,很多其他课题组都重复出来了这个结果。

      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省钱。

      第三方检测要收费可以理解,但收费收的这么贵,如果每个体系都检测一次,实在是有些遭不住。

      而且还得让人亲自去跑一趟送样,也是麻烦。

      这周的大会和邬胜男没太大的关系,因此她的工作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主要是继续润色杰青基金的申请书,顺带辅导两个本科生进行FoIc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器件测试等实验。

      魏兴思打算在年底前把两个项目申请书的初代版本都写出来,这样等寒假结束回来,再稍微改一改就可以直接提交了。

      莫文琳因为大会的缘故,只做了三批器件,不过性能都还不错。

      先是基于J2:pce1o:IeIco-4F的体系,效率12%+,已经开始整理文章,打算投一篇am的子刊aFm。

      现在随着涌入非富勒烯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多,不少人都盯上了三元体系这一块,导致做三元体系的人越来越多,很难再像最开始一样轻易的am了。

      其次,莫文琳采用了许秋之前提出的“引入三元体系”的方法,把叠层器件的效率优化到了14.3%。

      听到这个结果,魏兴思两眼放光。

      虽然平常说的时候都是以1%为梯度进行展望,但效率真到了14%这个级别,能提升o.2%、o.3%都是非常好的,指望一次性就实现1%这样大的跨越,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