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53 有机光伏领域公认的一道大门槛,成功跨过!(求订阅)(第6/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非常的困难,都是要一点点的慢慢磨。

      魏兴思转头问道:“许秋,你怎么看?”

      许秋心道,我还能怎么看呢,我这边都做到15%了,不过嘴上却说道:

      “我觉得基于三元体系的叠层器件,还是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这周我打算自己来制备几批器件。”

      “行啊,”魏兴思点点头:“刚好你的文章都投掉了,那就做做实验呗,权当是换个口味。”

      组会结束,接下来的几天,日子重归于平淡。

      许秋一边让模拟实验系统继续摸索加工工艺,一边亲自上场制备叠层器件。

      他试图在现实中复现出系统中的15%效率。

      叠层器件的制备比普通器件的制备要麻烦一些,因为有双倍的有效层和传输层,所以时间成本要提高大约5o%。

      一天下来差不多只能产出一批,想做第二批器件就有些勉强。

      周三、周五、周六,许秋一共制备了三批器件。

      第一批器件,也许是因为许秋好久没做器件制备实验,有些手生,最高效率只有13.67%,做的还没有莫文琳高。

      第二批器件,他过了莫文琳之前创下的记录,最高效率达到了14.52%。

      第三批器件,许秋直接把效率进一步提升到15.oo%。

      这次测出来的数据刚好是整数,许秋也是第一次遇见,还挺巧的。

      不过,从概率学的角度上来讲,在保留两位小数的情况下,测出来结果是整数的概率大致是1%,他做了这么多批器件,遇到一次也很正常。

      同时,模拟实验室中叠层体系的效率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达到了15.37%。

      这也让许秋觉得自己当初优先选择叠层器件作为突破口,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因为叠层器件主要涉及到的是工艺方面的优化,在这一方面模拟实验系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而y系列受体的开,主要涉及到新材料的合成,相对更看重的是分子结构的设计。

      换言之,运气或者说技术成分比较大,只要分子结构不对,任你怎么优化工艺,那都是徒劳。

      现在15%的叠层器件效率数据,终于是一只脚踏在了有机光伏领域的一个大门槛上,也意味着这个工作已经接触到了s文章的门槛。

      当然,想要s,单单15%并不是很稳,毕竟是要跨领域和其他热门领域进行pk。

      如果还能做的更高一些,比如16%,冲s成功的概率就更高一些。

      而且,能不能s是需要运气的,编辑的态度、审稿人的认可程度都是不确定因素。

      就算是普通的学术大佬,也不敢说自己做出来的一项工作,就一定能表s上,除非是诺奖级别的学者,那另说。

      毕s每年文章收录数量有限,成百万上千万的研究者,去竞争每年几千个名额,还是有些困难的。

      但不管怎么说,许秋现阶段取得这样的成果,一篇《自然》大子刊基本上是没跑了。

     &e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