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第4/11页)
  同时,还要求作者在投稿“书籍或媒体评论”前联系编辑,说明“为什么你认为这项工作会引起科学读者的兴趣,以及为什么你能很好地撰写评论。”
  看起来,有点影评的意思在里面,许秋估摸着同样是大佬专属。
  不过,《科学》期刊居然会收这种类型的投稿,还真是许秋之前没有想到的。
  “政策讨论”,1ooo-2ooo字,1-2张图片,最多15篇参考文献,要求介绍与科学和社会之间具有政策影响交叉点的问题。
  “信件”,最多3oo字,讨论过去3个月在《科学》期刊上表的文章或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电子信件”,“信件”的电子版。
  “技术评论”,最多1ooo字,2个图片或表格,15篇参考文献,无需补充材料,仅电子版表,对前3个月内在《科学》期刊上表的核心结论和/或研究方法进行评论。
  总体来讲,“短评”这一类的文章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短。
  许秋之前看到的有机光伏领域就,表在《科学》上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出自“短评”。
  这类文章,虽然也算是《科学》文章,但相比于第一种“研究文章”,和第二种“报告”格式的文章来说,含金量就差了不少。
  因此,一般出去宣传自己课题组表《科学》文章的研究者,别人都会默认他们表的是第一种“研究文章”,或第二种“报告”的工作。
  不过,话说回来,能够“短评”的人,多半也是大佬,很多都是自己本身就曾经表s的。
  或许《科学》提供“短评”这个类目,也是为了能让大佬们在上面多灌灌水。
  这里的“灌水”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偏中性,和狂scI三四区的那种灌水不同。
  本身“短评”就有点像是论坛一样的存在,大佬们在上面点评论,就如同是论坛灌水一般。
  在了解四种投稿格式后,许秋没有纠结太久,便直接选择了“报告”格式,也就是25oo字左右,大约3页的篇幅。
  因为他做的叠层器件,把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直接推进到15%以上,接近16%的水平,属于非常重大的突破。
  他没必要把工作做的太过细致,主要是起到一个类似于抛砖引玉的效果,吸引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要是能吸引到一些研究方向摇摆不定的课题组,投入有机光伏的怀抱就更好了。
  毕竟,许秋一个人能耐再大,也不可能把有机光伏领域所有的活都干完,还是要靠其他工作者共同完成。
  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多,这个领域展的也就越快越好。
  就像这次选择叠层器件顶电池材料时,自己课题组的材料就有些不够用了,需要找一些外援材料。
  确定了文章格式后,许秋本来打算下载几篇最新“报告”格式的《科学》论文当做模板的。
  结果现下载不了,只能预览标题、文章作者、摘要等基础的信息,如果要阅读全文,或者下载文献全文pdF,就需要付费了。
  他这才想到学校没有购买《科学》的电子版资源。
  不过,很多期刊的电子
-->>(第4/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