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第5/11页)
版收费是有期限的。
  也就是说文章表后经过一定时间,会自动转换为开源文章,这个期限有的可能是一年,有的可能是两年。
  因此,许秋找了找往期的《科学》论文,从中下载了几篇已经开源的“报告”格式论文,开始对照着制作模板。
  大体上和之前acs、Rsc、wi1ey旗下期刊的格式差不多,改变的主要是一些细节:
  比如,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不是常见的上标,而是正常的字体大小直接跟在语句后面,用的也不是常见的方括号[],而是圆括号();
  参考文献本身的引用格式也和其他期刊有所不同,年份需要加圆括号,放在页码的后面。
  大致花费了一个小时,许秋终于完成了文章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接下来,就是构筑《科学》论文的大致框架。
  ……
  ……
  ……
  三天后。
  周三下午,许秋完成了这篇《科学》论文的大致框架。
  正文中,他一共规划了三张图片。
  第一张图片的主题是“基于am1.5g标准光照条件下,对二终端法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理论效率的半经验分析”。
  这张图片属于叠层器件文章中较为常规的配图,在平常单结器件的文章中并不多见。
  具体细分为a、B、c、d四张小图。
  其中,a图是核心。
  许秋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坐标系,xyz三个坐标分别为:
  x,外量子效率eQe,从65%到85%;
  y,顶电池的光吸收边λonset,近似于顶电池材料可以吸收光波长的最大值,从9oo到12oo纳米;
  z,器件的理论光电转换效率pce,从12%到3o%。
  此外,还有第四个变量,即每个子电池的能量损失e1oss,分为o.4、o.5、o.6、o.7、o.8电子伏特五个档次。
  同时,假定填充因子FF恒定为o.75。
  经过计算,得到在不同子电池能量损失下,光电转换效率随外量子效率和顶电池的光吸收边变化的曲面图像。
  因为能量损失有五个档次,所以对应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中就有五个曲面。
  许秋为了表述直观,还给五个曲面染了色,从蓝到红分别表示光电转换效率逐渐增大。
  这张图片看起来比较高端,但其实背后的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顶电池的光吸收边,可以通过公式换算出有效层材料的禁带宽度,禁带宽度再减去假定的能量损失,就得到了开路电压。
  禁带宽度已知,外量子效率已知,可以通过积分计算得到短路电流密度。
  最后,填充因子是给定的o.75。
  三者相乘,就得到了最终的光电转换效率。
&
-->>(第5/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